聲音圖書館II –築聲
創作概念 :
聲音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的美學試圖體顯出當代與過去及未來的生活
我們生活空間哲學一直處在變化與創作更多生活面向的思考
針對此創作計畫
以聲音圖書館概念出發
我計劃以奉天宮及校區內保存的老住宅(未來國學講堂規劃)
兩棟具顯台灣南部日常生活及心靈信仰空間建築美學為出發點
計畫以口述歷史方式尋找蒐錄這兩建築的空間聲響及建造過程的人員(如 屋主 建造工人 技師 工藝匠師 等等)
請他們來講述該建物與個人生活之間的故事與衍生的歷史美學變化
透過這計劃
希望跳脫口述歷史單一面向的歷史面貌
以建築體本身建構過程的人事物,重新構建出另一面,也許是我們所忽略的,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中潛在能量的流動方式與創造性的技藝傳承等議題思考(老宅-生活空間美學 新建築學校-教育空間美學 奉天宮-傳統信仰心靈空間美學)
從技術概念的出發,來發掘科技人文面向的互動方式與其美學觀的聲音採集歷史,試圖活化與豐富,我們的美學橫縱向面貌的可能性衍展, 並與新港藝術高中當代建築概念進行有趣的對話
聲音採集收錄過程將著重,該錄音現場的音場與該口述者記憶/技藝相關的故事及環境聲響
另外尋人過程的概念像是一種接龍方式 由上一位口述者推薦幾位下幾位口述者的聯絡方式 進行尋找下一批參與口述者
一輻射狀的網絡架構出更有趣豐富的聲音歷史面貌